【考试咨询】全国教师资格证交流群:705229558|微信公众号:展鸿教师|陈老师:18966160632
全国教师招考公告|全国教师历年真题|32学院免费课程|面授班级
病原体随病人或携带者咳嗽、打喷嚏时喷出的飞沫,感染他人。空气飞沫传播是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2.饮食传播
病原体污染了食物或饮水,通过饮用侵入易感者体内。饮食传播是肠道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3.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病原体随同病人或携带者的排泄物、分泌物排出,污染周围的日常用品,形成传播。
4.虫媒传播
病原体通过媒介昆虫直接或间接地传入易感者体内。
5.医源性传播
医务人员在检查、治疗和预防疾病时或实验操作过程中造成的疾病感染。
(三)易感者
易感者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被传染后易发病的人。人群中对某种传染病的易感者越多,则发生该传染病流行的可能性就越大。
三、传染病的预防
(一)管理传染源
注重晨间检查,加强一日观察,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尽可能缩小传染源的影响范围。
1.早发现传染病病人
早隔离病人是管理传染源的重要环节。可疑传染病也应隔离。
2.做好疫情报告
托幼机构的保健室是最基层的卫生保健组织。
要求家长在病儿隔离治疗后,完全恢复健康时持健康证明才能入园。
3.传染病接触者的观察期限
不同的传染病潜伏期长短不同,即使同一种传染病,也有“一般”“最短”和“最长”潜伏期之分。对传染病接触者的观察期限,常依据该传染病的最长潜伏期而定。
(二)切断传播途径
1.保持环境清洁,注意饮食卫生,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好经常性的消毒工作。
常用的消毒方法有物理和化学消毒法。
物理消毒法是简便易行、较为有效的消毒法。它可分为:机械法、煮沸法、日晒法。
化学消毒法:常用的化学消毒剂为石灰、新洁尔灭、来苏水等。
2.传染病发生后,要针对不同种类的病菌采取相应的有效方式,进行彻底消毒。
终末消毒:病人隔离后,对他原来的活动场所进行一次彻底的消毒。
隔离病人:病人的一切用具均应专用。
(三)保护易感者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