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系统
当前位置:

幼儿卫生保健之传染病的预防

2018-09-1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考试咨询】全国教师资格证交流群:705229558|微信公众号:展鸿教师|陈老师:18966160632

全国教师招考公告全国教师历年真题32学院免费课程面授班级

一、传染病的特征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一类疾病。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如下:

(一)有病原体

传染病的病原体包括微生物(如病菌、细菌、真菌等)和寄生虫(原虫和蠕虫)两大类。

(二)有传染性

传染病的病原体可以由人或动物经由一定的途径,直接或间接地传染给他人。所有的传染病都具有一定的传染性。

(三)有免疫性

机体感染病原体后,体内可产生不同程度的免疫力,对同一种传染病产生不感受性。

(四)病程的发展有一定的规律性

传染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一般经过4个时期:

1.潜伏期

从感染病原体到出现最初症状,称为潜伏期。潜伏期的长短因病原体的种类、数量、毒力及人体免疫力的不同而不同。

2.前驱期

病原体不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可引起患者头痛、发热、乏力等全身反应,称为前驱期,为时1~2日。

3.症状明显期

患病后逐渐出现某种传染病特有的症状,如猩红热出现细密皮疹,乙型脑炎出现颈项强直等典型特征。多数传染病发病过程中伴随发热,但不同传染病发热持续时间长短不同。

4.恢复期

症状逐渐减轻至完全康复。

二、传染病发生流行的三个环节

(一)传染源

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或动物。病原体指可造成人或动物感染疾病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立克次氏体、寄生虫、真菌)或其他媒介(微生物重组体包括杂交体或突变体)。

1.传染病患者

病人是指感染了病原体,并表现出一定症状和体征的人。

2.病原携带者

病原携带者是指无症状而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可分为健康、潜伏期和病后携带者三种。

3.受感染的动物

以动物为传染源传播的疾病,称为动物源性传染病。如流行性乙型脑炎等。

(二)传播途径

病原体由传染源侵入易感者体内,所经过的途径叫传播途径。

1.空气飞沫传播

  • 1
  •  
  • 2
  •  
  • 3
  •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立即咨询

预约可免费观看直播

免费网课

面授班级

    历年真题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