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血液:血细胞和血浆。
1.血浆蛋白可分为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三类。
2.血细胞分为红细胞、白细胞(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血小板三类。
3.各类细胞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
4.血浆蛋白的生理功能:运输、缓冲、参与机体免疫、参与血液凝固及纤溶、维持血液胶体渗透压。正常人血浆的PH:7.35~7.45。
二、血浆渗透压大小取决于溶质颗粒数目的多少,而与溶质的分子量、半径等特性无关。由于血浆中晶体溶质数目远远大于胶体数目,所以血浆渗透压主要由晶体渗透压构成。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由蛋白质分子构成,其中,血浆白蛋白分子量较小,数目较多,决定血浆胶体渗透压的大小。
1.晶体渗透压的作用是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
2.胶体渗透压的作用是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
三、红细胞
1.正常值:
男性:(4.5~5.5)×1012/L;Hb120~160g/L
女性:(3.5~5.0)×1012/L;Hb110~150g/L
2.生理功能:运输氧和二氧化碳并缓冲体内的酸碱物质。
3.生成原料:蛋白质、铁。
4.促成熟因子:维生素B12、叶酸。
5.调节因子:促红细胞生成素、雄激素。
6.严重的肾脏疾患的患者易出现贫血。
7.血沉的增加是由红细胞叠连形成,而这种叠连和红细胞本身没有关系,主要是和血浆的成分有关,血浆白蛋白通过抑制叠连而使血沉减慢,而球蛋白、纤维蛋白原、胆固醇等促进叠连的形成,从而加速血沉。
四、白细胞:成人(4.0~10.0)×109/L
1.分类:
①粒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②单核细胞
③淋巴细胞。
2.功能:
①中性粒细胞:吞噬,急性感染时增多。
②嗜酸性粒细胞:限制嗜碱和肥大在速发型过敏反应中的作用。
③嗜碱性粒细胞:参与过敏反应。
④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参与细胞免疫;B淋巴细胞参与体液免疫。
3.血小板:
①成人:(100~300)×109/L,当减少到50×109/L以下时,可出现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当数据>1000时,有血栓形成。
②生理特性:粘附、聚集、释放、收缩、吸附。
③生理作用:参与止血、促进凝血、维护血管壁完整性。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