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系统
当前位置:

临床常考点-常见体表肿瘤与肿块(二)

2023-06-2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考试咨询】浙江省医疗招考QQ群:371062928|医疗公众号:浙江卫生系统考试

浙江医疗招考公告网课班级面授班级学历提升资格证类培训


五、纤维瘤及纤维瘤样病变

1.纤维黄色瘤:位于真皮层及皮下,多见于躯干、上臂近端。常由不明的外伤或瘙痒后小丘疹发展所致。因伴有内出血、含铁血黄素,可见褐色素,呈咖啡色。质硬,边界不清呈浸润感,易误为恶性。直径一般在1cm以内,如增大应疑有纤维肉瘤变。

2.隆突性皮纤维肉瘤:多见于躯干。来源于皮肤真皮层,表面皮肤光薄,似菲薄的瘢痕疙瘩样隆突于表面。低度恶性,具假包膜。切除后局部极易复发,多次复发恶性度增高,并可出现血道转移。

3.带状纤维瘤:位于腹壁,为腹肌外伤或产后修复性纤维瘤,常夹有增生的横纹肌纤维。虽非真性肿瘤,但无明显包膜,应完整切除。

六、神经纤维瘤

1.神经鞘瘤:位于体表者,可见于四肢神经干的分布部位。

(1)中央型:源于神经干中央,其包膜即为神经纤维。肿瘤呈梭形。手术不慎易切断神经,应沿神经纵行方向切开,包膜内剥离出肿瘤。

(2)边缘型:源于神经边缘,神经索沿肿瘤侧面而行。易手术摘除,较少损伤神经干。

2.神经纤维瘤:为多发性,且常对称。大多无症状,但也可伴明显疼痛、皮肤常伴咖啡样色素斑,肿块可如乳房状悬垂。还可伴有智力低下,或原因不明头痛、头晕,可有家族聚集倾向。

七、血管瘤

1.毛细血管瘤:多见于婴儿,大多数是女性。出生时或生后早期见皮肤有红点或小红斑,逐渐增大、红色加深并可隆起。瘤体境界分明,压之可稍退色,释手后恢复红色。大多数为错构瘤,1年内可停止生长或消退。

早期瘤体较小时容易治疗,施行手术切除或以液氨冷冻治疗效果均良好。瘤体增大时仍可用手术或冷冻治疗,但易留有瘢痕。亦可用32P敷贴或X线照射,使毛细血管栓塞,瘤体萎缩。

2.海绵状血管瘤:一般由小静脉和脂肪组织构成。多数生长在皮下组织内,也可在肌肉,少数可在骨或内脏等部位。皮肤正常,或有毛细血管扩张,或呈青紫色。肿块质地软而境界不太清,有的稍有压缩性,可有钙化结节,可触痛。

治疗应及早施行血管瘤切除术,以免增长过大,影响功能且增加治疗困难。辅助治疗可在局部注射血管硬化剂(如5%鱼肝油酸钠或40%尿素等)。

3.蔓状血管瘤:由较粗的迂曲血管构成,大多数为静脉,也可有动脉或动静脉瘘。除了发生在皮下和肌肉,还常侵入骨组织,范围较大。血管瘤外观常见蜿蜒的血管,有明显的压缩性和膨胀性。或可听到血管杂音,或可触到硬结。在下肢者皮肤可因营养障碍而变薄、着色,甚至破溃出血。累及较多的肌群者影响运动能力。累及骨组织的青少年,肢体可增长、增粗。

治疗应争取手术切除。术前作血管造影检查,详细了解血管瘤范围,设计好手术方案。必须充分作好准备,包括准备术中控制失血及大量输血等。

八、囊性肿瘤及囊肿

1.皮样囊肿:为囊性畸胎瘤,浅表者好发于眉梢或颅骨骨缝处,可与颅内交通呈哑铃状。手术摘除前应有充分估计和准备。

2.皮脂囊肿:非真性肿瘤,为皮脂腺排泄受阻所致潴留性囊肿。多见于皮脂腺分布密集部位如头面及背部。表面可见皮脂腺开口的小黑点。囊内为皮脂与表皮角化物集聚的油脂样“豆渣物”,易继发感染伴奇臭,感染控制后手术切除治疗。

3.表皮样囊肿:为明显或不明显的外伤致表皮基底细胞层进入皮下生长而成的囊肿。囊肿壁由表皮所组成,囊内为角化鳞屑。多见于易受外伤或磨损部位,如臀部、肘部,间或发现于注射部位。手术切除治疗。

4.腱鞘或滑液囊肿:非真性肿瘤,由浅表滑囊经慢性劳损诱致。多见于手腕、足背肌腱或关节附近,坚硬感。可加压击破或抽出囊液注入醋酸氢化可的松或手术切除治疗,但治疗后易复发。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立即咨询

预约可免费观看直播

免费网课

面授班级

    历年真题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