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
当前位置:

申论热点:谨防成诈骗“工具人”须补法治教育课

2023-08-2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考试咨询】全国公考交流群(日更课):825845872|微信公众号:展鸿教育|官老师:18969902976

公务员招考公告历年真题32学苑免费课程面授班级

【事件背景】

7月下旬,在湖北上学的大二女生陈欣怡突然接到学校派出所打来的电话,通知她名下一张手机卡涉嫌诈骗,需要配合调查。在警察的询问下,陈欣怡想起自己不久前做过一份群发“广告”短信的“兼职”。“那个时候才知道是被人利用了。”陈欣怡说。在公安局,她还看到两名把自己的银行账户出借给诈骗分子洗钱的大学生。“警察告诉我,暑假期间很多大学生都被骗了,有人因为情况比较严重还被拘留了。”

【事件分析】

每到暑期长假,大学生们都会忙着寻找各类兼职,既为填充闲暇,也为挣点“外快”。但这也给寻机诈骗的不法者提供了机遇。新闻中大二女生在从事帮群发“广告”短信的“兼职”中,被公安警察疑为涉嫌诈骗,就是前车之鉴。近日,国家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发布5种常见的兼职诈骗套路,为我们提供镜鉴。这些看似轻松挣钱的“代办”,实则却是帮人诈骗的“递刀者”和“工具人”。谨防“兼职”陷阱亟须提升法治素养。

【法律依据】

在2015年通过的刑法修正案(九)中,新增一款“帮信罪”,全称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具体规定为:“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这显然属涉嫌网络诈骗的“帮凶”行为。数据显示,自公安部开展“断卡行动”以来,帮信罪的发案数量持续高位运行,成为仅次于危险驾驶罪的第二位高发刑事犯罪类型,其犯罪嫌疑人多以低学历、低收入群体为主。

【现象分析】

梳理大学生暑期兼职陷阱,主要表现为两类情形:

一是大学生被诈骗分子利用,充当诈骗工具。诈骗分子既想利用大学生手机号降低被骗者的心理防备,同时也希冀在隐藏于网络之后,让行骗更加隐蔽,一旦有人上当受骗,打电话的大学生便难逃干系。二是诈骗分子打着兼职招聘的噱头,以刷单或收取管理费的名义对大学生实施诈骗。用所谓“专业好评师”、“刷单炒信”为诱饵,套取大学生个人信息,转走其账户中的钱财。

【原因分析】

大学生暑期沦为诈骗“工具人”,关键在于法治观念淡薄,缺乏对可能上当受骗必须的警惕与防范;心存侥幸,觉得自己不会卷入犯罪。比如,对个人相关信息缺乏“看护”警惕;对帮人“刷单炒信”之类明显违法行为浑然不觉,还以为找到“轻松挣钱”的门路等等。一位大学生曾就此坦言,“学校以前组织反诈宣传就提到过帮信罪。但我总觉得犯罪跟我没有关系,都是大学生了怎么会被骗?根本不会往那方面去想。”

【参考对策】

谨防沦大学生为诈骗“工具人”,亟须补上法治教育课。要结合普法强基补短板的教育行动,通过以案释法、现场答疑、法律明白人宣讲等宣讲方式,让受众了解帮信罪、绷紧防范弦;要妥善保管个人身份证、银行卡、网银U盾、手机卡,妥善使用个人支付账号,拒绝任何形式的出租、出借、出售;不轻信所谓“事少钱多”的兼职,对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的事情要三思而后行。暑期多找与专业对口、有助提升能力的兼职,以规避落入受骗套路。(摘自网络,侵权删)

来源:东方网

编辑:展鸿教育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立即咨询

预约可免费观看直播

免费网课

面授班级

    历年真题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