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系统
当前位置: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2019-08-0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考试咨询】全国教师资格证交流群:705229558全国教师资格证交流群|微信公众号:展鸿教育|洪老师:15336536002

全国教资招考公告全国教师历年真题32学院免费课程面授班级

布鲁纳是一位在西方教育界和心理学界都享有盛誉的学者。他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因此,他的理论常被称为认知—结构论或认知发现说。

1.学习观

(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本质不是被动地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并通过把新获得的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地建构其知识体系。由此,布鲁纳十分强调认知结构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认为认知结构可以给经验中的规律性以意义和组织,使人能够超越给定的信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他主张,应当向学生提供具体的东西,以便他们“发现”自己的认知结构。

(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布鲁纳认为,学习活动首先是新知识的获得。新知识可能是以前知识的精炼,也可能与原有知识相违背。获得了新知识以后,还要对它进行转化:我们可以超越给定的信息,运用各种方法将它们变成另外的形式,以适合新任务,并获得更多的知识。评价是对知识转化的一种检查,通过评价可以核对我们处理知识的方法是否适合新的任务,或者运用得是否正确。因此,评价通常包含对知识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总之,布鲁纳认为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的最终目的是构建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因此,教师首先应明确所要构建的学生的认知结构包含哪些组成要素,并最好能画出各组成要素的关系的图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来帮助学生获得、转化和评价知识,使学科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使书本的死的知识变为学生自己的活的知识。

2.教学观

(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由于布鲁纳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所以他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所谓学科的基本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态度和方法。而掌握学科的结构,应该是学习知识方面的最低要求。学生如果掌握了“学科基本结构”,就能更好地掌握整个学科。

当学生掌握和理解了一门学科的结构,他们就会把该学科看做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因此,布鲁纳把学科的基本结构放在设计课程和编写教材的中心地位,让它成为教学的中心。他认为,学生理解了学科的基本结构,就容易掌握整个学科的具体内容,就容易记忆学科知识,就能促进学习迁移,促进儿童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并可提高学习兴趣。

(2)提倡发现学习

由教师创设情境,给学生提供有关的学习材料,让学生通过探索、操作和思考,自行发现知识,理解概念和原理。发现学习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启发发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并有利于知识的巩固。

(3)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动机/结构/程序/强化)

①动机原则。在教材难易的安排上,必须考虑学生学习动机的维持;太容易学会的教材,缺少成就感;太难太深难以学会,又易产生失败感;适度的调适才能维持内在的动机。

所有学生都有内在的学习愿望,内部动机是维持学习的基本动力。学生具有三种最基本的内在动机,即好奇内驱力(即求知欲)、胜任内驱力(即成功的欲望)和互惠内驱力(即人与人之间和睦共处),教师如能善于促进并调节学生的探究活动,便可激发他们的这些内在动机,有效地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

②结构原则。教师在从事知识教学时,必先配合学生的经验,将所授教材做适当组织,务必使每个学生都能从中学到知识。

任何知识结构都可以用动作、图像和符号三种表象形式来呈现。动作表象是借助动作进行学习,无需语言的帮助;图像表象是借助图像进行学习,以感知材料为基础;符号表象是借助语言进行学习,经验一旦转化为语言,逻辑推导便能进行。至于究竟选用哪一种呈现方式为好,则视学生的知识背景和课题性质而定。

③程序原则。教材的难度与逻辑上的先后顺序,必须针对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及认知表征方式,做适当的安排,以使学生的知识经验前后衔接,从而产生正向学习迁移。

教学就是引导学习者通过有条不紊地陈述一个问题或大量知识的结构,以提高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转化和迁移的能力。通常每门学科都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程序,它们对学习者来说,有难有易,不存在对所有的学习者都适用的唯一的程序。

④强化原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通过反馈使儿童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并使他们逐步具有自我矫正、检查和强化的能力,从而强化有效的学习。

教学规定适合的强化时间和步调是学习成功的重要一环。知道结果应恰好在学生评估自己作业的那个时刻。知道结果过早,易使学生慌乱,从而阻扰其探究活动的进行;知道结果太晚,易使学生失去受帮助的机会,甚至有可能接受不了正确的信息。

总之,根据结构主义教学观及其教学原则,为了促进中小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发展,教师首先必须全面深入地分析教材,明确学科本身所包含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引导学生加深对教材结构的理解。在引导学生理解教材结构的过程中,首先应注意教学本身应有新异性,同时跨度应适当,其难度不能过高或过低,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胜任感;其次,应根据中小学生的经验水平、年龄特点和材料性质,选取灵活的教学程序和结构方式来组织实际的教学活动过程;同时,应注意提供有助于学生矫正和提高的反馈信息,并教育学生进行自我反馈,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能动性。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立即咨询

预约可免费观看直播

免费网课

面授班级

    历年真题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