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系统
当前位置:

心理学之“人际知觉效应”

2019-07-0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考试咨询】全国教师资格证交流群:705229558全国教师资格证交流群|微信公众号:展鸿教育|洪老师:15336536002

全国教资招考公告全国教师历年真题32学院免费课程面授班级

社会心理学家发现,人们往往不能完全客观地认识那些干扰人们相互认识的心理因素,心理学家称其为人际知觉效应。人际知觉效应包括投射效应、首因效应、晕轮效应和刻板效应。

1.首因效应

在人们的相互认识的过程中,最先接收的关于他人的信息起的作用最大,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先入为主”,即第一印象的作用。

2.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主要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如果认知对象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好”的光圈笼罩着,并被赋予一切好的品质;如果认知对象被标明是“坏”的,他就会被“坏”的光环笼罩着,他所有的品质都会被认为是坏的。

3.刻板效应

刻板效应指人们用刻印在自己头脑中的关于某人或某一类人的固定印象。

4.投射效应

投射效应是指将自己的特点归因到其他人身上的倾向。是指以已度人,认为自己具有某种特性,他人也定会有与自己相同的特性,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强加于人的一种认知障碍。如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会以为别人初是善良的;一个经常算计别人的人就会觉得别人也在算计他等。

5.近因效应

所谓近因效应,指的是在交往过程中最近一次接触给人留下的印象对社会知觉的影响作用。首因效应一般在对陌生人的知觉中起重要作用,而近因效应则在熟悉的人之间起重要作用在经常接触、长期共事的人之间,彼此之间往往都将对方的最后一次印象作为认识与评价的依据。并常常使彼此的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发生质和量的变化。现实生活中的友谊破裂、夫妻反目、朋友绝交等,都与近因效应有关。

6.投射效应

投射效应是指因个体具有某种特性而推断他人也具有与自己相同特性的社会心理现象,即“以己度人”“将心比心”,认为自己的言行和需要,别人也一定会有类似的言行和需要。在现实生活中,投射效应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有人总是从好的方面来解释别人的言论和行为;二是有人总是从坏的方面来解释别人的言论和行为。

7.登门槛效应

又称得寸进尺效应,是指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

8.破窗效应

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一个“破窗效应”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繁荣。我们要及时矫正和补救正在发生的问题。

9.霍桑效应

指那些意识到自己正在被别人观察的个人具有改变自己行为的倾向。也可以这么理解,由于受到额外的关注而引起努力或绩效上升的情况。霍桑效应告诉我们,从旁人的角度,善意的谎言和夸奖真的可以造就个人;从自我的角度,你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你就能成为什么样的人。

10.木桶原理

又称短板理论,木桶短板管理理论。所谓“木桶理论”也即“木桶定律”,其核心内容为: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块,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也可称为短板效应。

11.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在心理学上又叫控制心理,它是指行为主体按照特定的标准或社会规范对人们进行引导和控制时,行为客体产生的反向心理活动。也可以说是人们由于受某种原因的影响而产生对某事物(内容和形式)持对立、抵触、反对态度的心理状态。逆反心理表示这样的一种心理结果,即支持采取一种行动,结果却说服对方采取相反的行动。前苏联心理学家普拉图诺夫在《趣味心理学》一书的前言中,特意提醒读者请勿先阅读第八章第五节的故事,大多数读者却采取了与告诫相反的态度首先翻看了第八章的内容。这就叫心理的逆反现象。

12.扇贝效应(强化理论)

在固定时隔强化程式中,个体的行为效率呈现出扇贝形曲线的变化趋势,这种现象称为扇贝效应。心理学家斯金纳在白鼠实验中发现,每隔20秒就对白鼠强化一次,在强化后,白鼠的反应就会停顿,然后反应速度增加。在下次强化到来之前反应率到达高峰,说明它学会了根据强化的时间进行反应。白鼠的行为效率趋势就如扇贝一样,因此被称为扇贝效应。扇贝效应启示我们,固定时间的奖励不能维持新的行为。教育工作者要注意以新颖的奖励方式激起学生获得奖励的渴望,从而保持积极持久的态度。

13.南风效应

又名“温暖”效应,源于法国作家拉封丹写过的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来一个冷风凛凛、寒冷刺骨,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把大衣裹得更紧了。南风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觉得春暖上身,始而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南风获得了胜利。故事中南风之所以能达到目的,就是因为它顺应了人的内在需要。这种因启发自我反省、满足自我需要而产生的心理反应,就是南风效应。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立即咨询

预约可免费观看直播

免费网课

面授班级

    历年真题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