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系统
当前位置: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四)

2019-06-26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考试咨询】浙江教师招聘交流群:287234887浙江教师招聘交流群|微信公众号:浙江招教|

浙江教师招考公告浙江教师历年真题32学院免费课程面授班级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原则

1.主体性原则

从教育的角度看,任何教育只有通过受教育者的内化才能完成,儿童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在教育界已基本取得共识。

(1)要尊重学前儿童独立的人格,以平等、诚挚、友善的态度对待学前儿童,不能体罚或者变相体罚。

(2)应尊重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为学前儿童提供适合其自身需要的生活条件和活动材料,借助提供健康的服务、进行良好的教育,通过对幼儿的表情,动作、言语等的观察来判断幼儿的心理状态,了解幼儿的情绪状况和心理需求,应尊重并设法满足其合理的愿望与要求,促进其较好地发展,严禁以任何名义进行有损于学前儿童健康的比赛,表演或训练。

(3)强调幼儿的主动学习。实施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时,要注重增强学前儿童的主动性,激发他们维护自身健康的积极态度。从目标确定、内容安排、方法选择等各方面都要体现出以幼儿为主体,根据幼儿的兴趣和特点,通过作用于幼儿的适宜活动对其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努力让幼儿保持愉快的情绪状态,从而使其在快乐体验中自然获得一定的知识和技能。

2.科学性原则

开展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还要讲究科学性原则。目标的制订要科学,教育内容的选择要科学,教学方法要科学。要教给儿童正确的健康知识,概念要鲜明,数据要可靠,不能违背科学事实,如把细菌叫作虫子。还要帮助儿童养成正确的健康行为、习惯,须知错误的健康行为习惯一旦养成,则很难纠正。

3.发展性原则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要为儿童的现实发展负责,同时更要为儿童的终身发展担负责任,应使每个儿童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

(1)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目标的制订、内容的选择,要考虑略高于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同时又是儿童经过努力可以完成的。

(2)要注重个别差异,活动的组织,以小组、个别活动为主,集体活动为辅,从加强对个别儿童的指导,实现每个儿童的发展。

(3)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不仅仅要促进儿童现实的发展,同时更要为儿童的终身发展担负责任,不能只顾儿童眼前学到了什么或眼前是否快乐。

4.整合性原则

开展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时,应该具有整合的观念,切不可人为地割裂有益于儿童发展的整体经验。

(1)以在本领域内整合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课程,如整合儿童身体保健和儿童心理保健的内容,整合儿童身心保健与儿童身体锻炼的内容。

(2)也可以进行超领域的整合,如整合学前儿童健康教育领域和儿童科学教育领域的内容,整合学前儿童健康教育领域和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领域的内容等,实现课程的整合,更好地促进儿童发展。事实上,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幼儿园任何领域的教育都应该把儿童的健康放在第一位,开展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必然要和其他领域的课程相融合。例如,开展儿童唱歌、绘画活动时,要讲究卫生,注意保护发声器官,形成正确的姿势;开展语言活动,与人交往,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等。

5.全方位渗透原则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应渗透在学前儿童的一日生活之中,即“一日生活即课程”。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是教师精心设计的健康教学活动,即“上健康课”,但更应该重视日常生活中的健康教育,把二者相结合。

同时,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还应该取得家庭和社区的积极配合、支持。家庭和环境是十分重要的课程资源。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实施,要积极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努力创设和利用环境,开展幼儿园、家庭和社区一体化教育,三者相互协调、相互补充,全方位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立即咨询

预约可免费观看直播

免费网课

面授班级

    历年真题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