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咨询】全国教师资格证交流群:705229558|微信公众号:展鸿教育|洪老师:15336536002
全国教资招考公告|全国教师历年真题|32学院免费课程|面授班级
需要是指人体和社会生活中所必要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人都有一种满足自己需要的欲求或动力。需要是产生行为的原动力,欲求不满足是激起人们行动的普遍原因。
(二)需要的种类
生理需要,也称自然需要,是指与保持个体生命安全和种族的延续相联系的一些需要。如饮食、睡眠、休息、性、运动、排泄等。
社会需要是在生理需要基础上,在社会实践和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的需要。如对劳动、交往、成就、友谊、权力、荣誉、尊严、求知、审美、道德等的需要。
物质需要是指对衣、食、住、行所需物品的需要,以及对劳动工具、生产资料、文化用品、科研用品等的需要。
精神需要是指人对社会精神生活及其产品的需要。如对知识的需要、对文化艺术的需要、对美的欣赏需要等。
马斯洛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兴起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的主要创始人,他提出了需要层次论。
他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由需要引起,而需要系统又包括五种由低级到高级的不同层次的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也有将需要系统分为七个等级的说法,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理解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里主要介绍前者。
(1)生理需要
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饥、渴、衣、住、性的方面的要求。
(2)安全需要
安全需要包括人身安全、健康保障、资源所有性、财产所有性、道德保障、工作职位保障、家庭安全、社会安定和国际和平。
(3)归属与爱的需要
归属与爱的需要也称为社交需要,包括被人爱与热爱他人、希望交友融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被团体接纳的归属感等。
(4)尊重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表现为自尊和受到别人尊重,具体表现为认可自己的实力和成就、自信、独立、渴望赏识与评价、重视威望和名誉等。
(5)自我实现的需要
所谓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指追求自我理想的实现,是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和才能的心理需要,也是创造力和自我价值得到体现的需要。
(1)其中最低层次的需要是生理的需要,中间层有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最高层次的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2)五种需要的划分:
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两种类型:“匮乏性需要”和“成长性需要”。
所谓“匮乏性需要”,也叫缺失性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是指人在满足这些需要的时候,完全依赖于外界。例如,人吃饭就需要有食物。需要得到爱,就要有人来爱自己等。
所谓“成长性需要”,包括自我实现的需要、审美需要和求知需要。它是指不回避挑战,甚至刻意追求挑战;不回避紧张状态,甚至刻意保持适度的紧张状态。成长性需要被自我实现的趋向所激发。
马斯洛认为,五种需要像阶梯一样,按层次逐级递升,一般情况下,当某种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就会向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如“衣食足而后知荣辱”。但这种需求层次的等级也不是绝对的,有时人会在低级需要尚未得到满足之前,去寻求高级需要(如自我实现的需要)。
(3)同一时期,一个人可能有几种需要,但每一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对行为起决定作用。任何一种需要都不会因为更高层次需要的发展而消失。各层次的需要相互依赖和重叠,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后,低层次的需要仍然存在,只是对行为影响的程度大大减小。
马斯洛认为人的各层次需要都与学习有一定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某种缺失性需要没有得到充分满足而引起的。(1)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虽然并不能直接推动学习,却是保证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前提条件。这两种需求得不到正常满足,不仅学习活动无法进行,而且会导致学生出现身心疾病。(2)归属与爱的需要是学生交往的动力,在学校环境中,师生交往、同伴交往既是学习的条件,也是学习的内容。(3)尊重的需要是推动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学生努力学习以求获得他人的尊重,并从中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获得自信心。这一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自卑感,怀疑自己的能力,失去上进心。(4)求知的需要就是学习动机,审美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学习动机,它们推动人去求真、求善、求美。(5)自我实现的需要推动人发挥自己的潜能,是学校教育应该重点加以培养的。
(1)了解学生的需要;(2)尊重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抑制其不合理需要;(3)引导和培养学生新的更高层次的需要,使个人的需要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一致。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