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系统
当前位置:

教师资格备考重点:心理学之“思维”

2019-05-2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考试咨询】全国教师资格证交流群:705229558全国教师资格证交流群|微信公众号:展鸿教育|洪老师:15336536002

全国教资招考公告全国教师历年真题32学院免费课程面授班级

一、思维的概念和类型

(一)思维的概念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是借助语言实现的、能揭示事物本质特征及内部规律的理性认识过程。

(二)思维的特点


1.间接性。间接性是指不是直接通过感觉器官而是通过其他媒介来认识客观事物。

2.概括性。思维的概括性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思维反映的是同一类事物共同的、本质的属性。(2)思维还可以反映事物的内部联系和规律。

3.思维的间接性与概括性的关系

思维的概括反映和间接反映的特点是密切联系的。如,人能够根据屋顶潮湿做出曾下过雨的推断,是因为知道下雨和屋顶潮湿之间的因果关系,而这种认识正是先由思维的概括性所获得的。

(三)思维的品质与培养


思维品质是衡量人的思维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

思维品质的成分及其表现形式很多,主要包括如下方面:

1.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

(1)思维的广阔性,是指思路广泛,善于把握事物各方面的联系,全面细致地思考和分析问题。

(2)思维的深刻性即思维的深度,是指善于透过表面现象把握问题的本质,达到对事物的深刻理解。

2.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

思维的独立性是指善于独立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思维品质。思维的独立性人人都有,只是在表现程度和早晚上存在差异。思维的批判性是指根据客观标准进行思维并解决问题的思维品质。

3.思维的灵活性和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的灵活性反映了思维随机应变的程度,指善于根据具体情况的变化,机智灵活地考虑问题;在条件发生变化时,能随机应变,及时改变原有计划、方案,寻找新的解决问题的途径。

4.思维的逻辑性和严谨性

思维的逻辑性和严谨性是指考虑和解决问题时思路鲜明,条理清楚,严格遵循逻辑规律。也就是提问明确,推理严密,主次分明,论证充分,有的放矢,有说服力,结论证据确凿。思维的逻辑性和严谨性是思维品质的中心环节,是所有思维品质的集中体现。

5.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

一般来说,良好的思维品质结构具有以下特点:广阔性和深刻性、独立性和批判性、灵活性和敏捷性、逻辑性和严谨性、创造性等。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加强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2)运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3)加强言语交流训练;(4)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5)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

(四)思维的类型


1.根据思维的凭借物(思维的内容)不同,划分为: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1)直观动作思维是指在思维过程中要以具体、实际动作作为支柱而进行的思维,这种思维所要解决的任务目标一般总是直观的、具体的。直观动作思维是人与高等动物共同具有的一种思维形式,但是人的直观动作思维与动物的直观动作思维具有本质区别。

(2)具体形象思维是指在思维过程中借助于表象而进行的思维。表象是这类思维的支柱。思维过程往往表现为对表象的概括、加工和操作。

(3)抽象逻辑思维是指在思维过程中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来反映事物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的思维。

从个体思维发展的经历来看,儿童总是先发展直观动作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在此基础上才能逐步发展抽象逻辑思维。

2.根据思维的逻辑性不同,划分为:直觉思维、分析思维

(1)直觉思维是未经逐步分析就迅速对问题答案作出合理的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

(2)分析思维是经过逐步分析后,对问题解决作出明确结论的思维。

3.根据思维的指向性不同,划分为:聚合思维、发散思维

(1)聚合思维:也称为集中思维、求同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集中到一个方向,从而形成唯一的、确定的答案。

(2)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分散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向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求得多种答案。

4.根据思维的创新性程度:常规思维、创造性思维

  • 1
  •  
  • 2
  •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立即咨询

预约可免费观看直播

免费网课

面授班级

    历年真题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