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咨询】全国教师资格证交流群:705229558|微信公众号:展鸿教育|洪老师:15336536002
全国教资招考公告|全国教师历年真题|32学院免费课程|面授班级
1.根据注意的外部表现了解学生的听课状态
人们在注意状态下有明显的外部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如果认真听讲,也会有相应的外部表现。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外部表现,既能够判断学生是否在专心听讲,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最优化。课堂上,学生表现出积极的神情和适应性的动作说明他在全身心地关注教学,教师可以利用这种积极的学习状态深化知识教学,启发思考,培养创造性。相反,学生若是做小动作,或漫不经心,就说明注意力有所分散,教师应该及时提醒,灵活地组织教学,帮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中来。
2.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无意注意可以由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引起,刺激物本身的特点既可以成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因素,又可以成为造成学生学习分心的因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有关刺激物的特点组织学生的注意。
(1)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为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受外部无关刺激的干扰,应该创造一个安静、整洁的教学环境。①教师应该注意教室外环境对课堂的干扰。例如:夏天日晒的时候要拉上窗帘;如果有噪音、视觉干扰或不良气体侵入,应该尽快排除。②还应注意教室内的环境,如地面是否干净;桌椅排列是否整齐;教室的布置和装饰是否简洁朴素等。
(2)注重讲演、板书技巧和教具的使用
客观刺激物的强度、对比、新颖性和活动性是引起无意注意的重要因素。教师要发挥无意注意的积极作用,就应努力在讲演、板书和教具使用中施加些影响。
①在讲课过程中,教师应该音量适中,语音、语调抑扬顿挫,遇到重点、难点还要加强语气,伴以适当的手势和表情。声音太大、语调平淡,学生容易产生疲劳;声音过小,学生听不到或听不清,就很容易分心。
②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板书的目的一方面是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的结构和脉络。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因此,板书应该做到运用有度、重点突出、清晰醒目,必要时还要用彩色粉笔和图、表格加以强调。
③许多学科的教学还需要借助教具作为辅助手段,尤其是在低幼儿童的教学中,合理使用教具可以激发学生的直接兴趣,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教具应该新颖直观,能够很好地说明问题。教师使用教具时还要给予言语讲解,引导学生正确观察,避免学生只关注表面现象,忽略实际问题。
(3)注重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①个体的知识经验是影响无意注意产生的因素。这就需要教师找出教学内容与学生知识结构的结合点,提供具体的实例,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维持学生的注意。
②教师应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饱满的情绪状态和学习积极性,如教师在讲解和板书之外,还应穿插使用教具演示、个别提问、角色扮演、集体讨论以及动手操作等教学形式。
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和干扰,如果学生只凭借无意注意是难以完成学习任务的,必须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
1.明确学习的目的和任务
目的越明确,注意就越容易集中。
2.培养间接兴趣
对学生阐明本学科知识学习的意义和重要性,在知识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特别是在一些内容相对枯燥、难度较大的科目学习中,使学生了解知识掌握后的功用和社会价值,引起他们对学习结果的间接兴趣,可以使他们进入有意注意的学习活动。
3.合理组织课堂教学,防止学生分心
要合理地组织教学活动,采取具体措施促使学生保持有意注意,如向学生提出问题,在学生的注意刚开始分散时给予提示和批评,使智力活动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等。
4.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采取生动活泼的形式,来调整学生的注意状态。色彩丰富的形象、活动画面的刺激以及操作活动,有利于降低和消除学生的疲劳感,维持较长时间的有意注意。
5.用坚强意志与干扰作斗争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过分地要求学生使用有意注意,则容易引起疲劳;而如果只让学生凭借无意注意来学习,则不利于他们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所以,教师都应充分利用两种注意转换的规律来组织教学。例如,在讲授新的教学内容时,要求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无意注意,但当讲到重点、难点时,则必须设法让学生保持有意注意以充分理解和思考问题。此外,教师还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有意后注意,如培养学生边听课边记笔记的习惯等,这对提高学习效率有很大帮助。
1.要增强注意的稳定性,就要防止注意的分散。①要保证整洁、安静的教学环境,防止外部无关刺激的干扰。②要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和意志力的锻炼,克服内部干扰。此外,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端正学习态度,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也是提高注意稳定性的重要手段。
2.要扩大注意的广度,需要学生积累本学科相当的知识经验和一定的素养。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迅速增加知识储备。此外,使学生了解当前活动的性质和要求,适当安排教学任务,也可以扩大注意范围。
3.注意的分配在教学中有实践意义。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教师需要学生边听课边记笔记,有时需要学生一边动手操作,一边观察教师的演示。根据注意分配的条件,需要增强学生的听讲、书写、表达等基本学习能力的训练,当它们达到高度熟练的程度时,就可以在课堂上做到“一心二用”。
4.注意的转移同人的先天的神经活动类型有关,但也可以通过对外在因素的控制和后天训练加以改善和提高。教学活动中经常需要学生进行注意的转移,在两种活动之间一定的信号或言语提示是必要的,在低年级课堂中甚至要给予命令式的要求。
总之,教学中出现的注意问题,情况很复杂,原因也是多样的,只要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注意的规律,多调查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总结经验教训,问题总是可以解决的。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