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咨询】全国教师资格证交流群:705229558|微信公众号:展鸿教育|洪老师:15336536002
全国教资招考公告|全国教师历年真题|32学院免费课程|面授班级
一、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一)学生的思想品德由知、情、意、行四个心理因素构成
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即这四个心理因素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德育过程也就是培养四种品德心理因素并使之协调发展的过程。
(二)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知、情、意、行,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的。
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德育影响的多样性等因素,知、情、意、行各有其相互独立性,因此,知、情、意、行在发展方向和水平上常处于不平衡状态,表现为“知行脱节”或“情通理不通”的现象,这就要求我们不必恪守一种开端或一般教育程序,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以及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选择多种开端,多种教育程序。
(三)德育过程还应该是全面培养品德心理因素的过程。
知、情、意、行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作用,因此我们要全面培养,最终促进学生品德全面、和谐、协调的发展。
二、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
(一)德育是把道德内化为品德,又把品德外化为道德行为的过程
实现这种转化必须通过内部的思想矛盾斗争。学生思想品德的任何变化,都必须依赖学生个体的心理活动。任何外界的教育和影响,都必须通过学生思想状态的变化,经过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才能发生作用,促使学生品德的真正形成。
(二)教育是外因,思想斗争是内因
在德育过程中,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实质上是对外界教育因素的分析、综合过程,学生不断做出反应,汲取自己需要的,抵制自己不需要的,斗争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品德不断发展的过程。
(三)坚持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
教育者既要积极地进行德育,同时又不能一味地灌输和强制,而要启发学生的自觉性,引导学生进行思想矛盾的斗争。青少年学生的自我教育过程,实际上也是他们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总之,在德育中,要处理好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关系。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