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咨询】全国教师资格证交流群:705229558|微信公众号:展鸿教育|洪老师:15336536002
全国教资招考公告|全国教师历年真题|32学院免费课程|面授班级
(一)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学生的学习主要是在课堂上完成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课堂是主渠道,教师一定要利用课堂教学中的每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教育与培养。
(二)课堂中正确引导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切实转变观念,用科学的理念和方法引导学生,将目标转化成课堂行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注重激励与表扬,对学生进行正强化教育
教师始终要以欣赏、激励的目光对待学生,让孩子感到自豪,内心充满幸福感。
比如用赞许、表扬、奖赏等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引导学生自主活动,为学生搭建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舞台。如组织学生开展朗诵、演讲、书法等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相互学习,形成自主参与学习活动的好习惯。
2.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如组织学生到社区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增加实践经验,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促进良好学习习惯形成。
(五)发挥家长的作用,形成家庭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合力
“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可见家庭教育对学生习惯培养的重要。教师要和家长搞好配合,引导家长和学校一起,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
(六)分层渐进,注重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学习习惯培养的重点及方法也不同。教师在具体操作中,应在统一要求、全面规划的前提下,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从而使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孩子循序渐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七)建立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评价体系
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科学的评价标准,建立学生学习习惯评价标准不仅能激励学生坚持良好学习习惯,预防和克服不良的学习习惯,促使学生不断强化自身积极的方面,更能使学生抑制自身消极的习惯,懂得行为的对错,提高学生的是非观、善恶观。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