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复习、回忆提问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抽象性较强的学科,学生每认识一个新的数学对象,都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上,如果学生对新的数学对象所涉及的某一旧知识认识模糊,就会给新的学习带来影响。为排除这些障碍,教师在课堂上要提一些复习、回忆性的问题,为新的学习做好准备。另一方面,通过复习、回忆提问,使新旧知识相互连贯,强化了所学知识,而且还能检查学生的复习情况。
它的一般形式是:“前面我们学习了……现请同学们叙述一下……什么是……”这类提问往往限制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思维的更新,它一般用于新课的引入或某一问题论证的开始,使学生回忆起所学概念或事实。
(二)理解提问
这是比复习、回忆提问更高一级的提问,包括:
1.一般理解
学生学习了某一概念、定理、法则或公式后,能用自己的话对所提问题进行回答。比如说,讲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后,要学生归纳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是什么。
2.深入理解
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概念、定理、性质等的实质,要求学生对已知信息形式或结构做出改变而不是简单的复述。如学习了不等式概念,可以问“请学生们观察几个不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不等号的方向产生改变了吗?如果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结果会怎样呢?”。多提一些这样的问题,对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是很有好处的。
3.对比理解
把相似或相近的两个概念组合在一个问题中,要学生区别异同,达到更深入、更本质的理解。如“请同学们比较一下,不等式的性质与等式的性质有区别吗?”这类提问往往用于对所学知识与技能进行检查,以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教师祝学生回答的情况组织教学。也常用于某些相似的数学概念或原理的讲解之后,或课程结束时的小结。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