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咨询】全国教师资格证交流群:705229558|微信公众号:展鸿教师|洪老师:15336536002
全国教资招考公告|全国教师历年真题|32学院免费课程|面授班级
1、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条件反射的获得是指条件刺激反复与无条件刺激相匹配,使条件刺激获得信号意义的过程。
条件反射的消退是指在条件反射形成后,如果条件刺激重复出现多次而没有无条件刺激伴随,则条件反应会变得越来越弱。
2、桑代克联结主义理论
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联结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而形成的。
3、斯金纳操作条件作用理论
认为任何动物的行为有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同时承认逃避条件作用和回避条件作用。
4、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认为观察学习是人的学习的最重要的形式。观察学习是指个体通过对他人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从而获得某些新的行为反应,或已有的行为反应得到修正的过程。
5、科勒的完形一顿悟说
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学习的是指使主体内部构造完形。
6、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7、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建立起非人为(内在的)和实质性(非字面)的联系。
8、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知识观: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也不是最终答案;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尽管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但并不意味着每个学生对这些命题都有同样的理解。
学生观:强调学生经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强调学生的巨大潜能。
学习观:强调学习的主动构建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
9、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强调人的自主性、整体性和独特性,认为学习是个人自主发起的,使个人整体投入其中并产生全面变化的活动,学生内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极为重要。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