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系统
当前位置:

《桂林山水》课文解读

2019-01-1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一、教材解读

1.课文解说

桂林山水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散文,作者以生动优美的笔触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神奇,赞美了桂林山水的灵秀绝美,也表达出作者对祖国山河的无限热爱。是对学生进行语感训练和语言文字实践训练、提高阅读能力、提高语文素养的好例文。

2.作品赏析

远在千年前的唐代,有个大诗人名叫柳宗元。他曾经游览桂林之后,对朋友韩愈说起桂林时,赞不绝口:“桂林多灵山,拔地峭竖,林立四野”。就是说在桂林有许多陡峭的山峰,大概受了他的感染,没有到过桂林的韩愈在《送桂州严大夫》诗中,天才地说出“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这样的千古名句。

除了韩愈的名句,古今中外的许多名人也都留下了赞美桂林的动人诗篇,我国的开国元勋陈毅元帅在1963年游览桂林时写道:“水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洞穴幽且深,处处呈奇观。桂林此三绝,足供一生看。愿作桂林人,不愿作神仙。”水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这一句一定是受到了韩愈的影响,在这首诗中,不但介绍了桂林的山水,还有幽深的洞穴,桂林三绝指的就是山、水和洞穴,怪不得陈毅元帅愿意做个桂林人,都不愿意去做神仙。

美国基辛格博士则说:“我原以为中国水墨画太夸张,太费解。看过了桂林山水后,我理解了中国的水墨画。”基辛格博士把桂林的山水比作了一幅水墨山水画。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感受桂林山水的美。

2.认识本课的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2.渗透导游式教学,让学生体验当一回小导游。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独特的美,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建议

语文课堂教学是“学生接近、理解文字,感受语言魅力的舞台”。因此,阅读教学要创设充满文化“磁性”的课堂,实现本色阅读的目的,就是要还原传统教学的审美规范,体现阅读教学的特点,让学生在纯真的阅读中,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本着这样的理念,本节课的教学流程设计以学生的朗读为主,在读中抓住重点词句,在教师的扶助下按照“品桂林、游桂林、赞桂林”的顺序反复的阅读交流,从而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感受作者的写作方法的精妙,同时进行有感情朗读和语言文字的训练,以达到语文课堂是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主阵地的教学目标。最后设计了拓展阅读的环节,既是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是为了鼓励学生进行阅读实践,是对课堂的拓展与延伸。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立即咨询

预约可免费观看直播

免费网课

面授班级

    历年真题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