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咨询】浙江教师招聘交流群:287234887|微信公众号:浙江招教|
浙江教师招考公告|浙江教师历年真题|32学院免费课程|面授班级
一、概念
课程组织就是在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指导下,将所选出的各种课程要素妥善地组织成课程结构,使各种课程要素在动态运行的课程结构系统中产生合力,以有效地实现课程目标。
二、课程组织的要素
从微观层次来看,课程共同的组织要素包括主题和概念、原理、技能、价值观。
从宏观角度来看,所有的课程组织的要素都包括“范围”、“连续性”、“序列”、“整合”四个方面。
三、课程组织的原则
拉尔夫泰勒在1949年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提出课程内容组织的三个原则:
(一)连续性
指在课程的“广度”范围之内的水平组织,是指直线式地陈述主要的课程要素。
(二)顺序性
指将课程内容、学习经验及学习材料按某种联结的次序组织起来。
(三)整合性
指在各种不同的课程内容之间建立适当的联系,整合由于分割所造成的知识点支离破碎的状态,以达到最大的学习累积效果;是指课程经验“横”的联系,包括认知、技能、情感与科目的整合。
四、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
(一)直线式与螺旋式
直线式是指把课程内容组织成一条在逻辑上前后联系的“直线”,前后内容基本不重复,即课程内容直线前进,前面安排过的内容在后面不再呈现。其强调的是知识本身内在逻辑的直线性。
螺旋式是指在不同阶段、单元或不同课程门类中,使课程内容重复出现,逐渐扩大知识面,加深知识难度,即同一课程内容前后重复出现,前面呈现的内容是后面学习内容的基础,后面学习内容是对前面学过内容的不断扩展与加深,层层递进。其强调的是学生的认知逻辑或者说是学生认识发展过程的规律,即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向高级逐步深化的规律。
(二)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
纵向组织是指按照知识的逻辑序列,按照从已知到未知、从具体到抽象的先后顺序组织课程内容。这一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是根据学生学习的有关理论提出来的。
横向组织是指打破学科的知识界限和传统的知识体系,按照学生发展的阶段,以学生发展阶段需要探索的社会和个人最关心的问题为依据组织课程内容,构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内容专题。
相对而言,纵向组织更多地强调知识自身的体系和深度,而横向组织更多地强调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及知识的广度。
(三)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
相对而言,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是课程内容的三种组织方式中争论最激烈的一种,也是“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最大分歧所在。
逻辑顺序是指根据学科本身的体系和知识的内在联系来组织课程内容。这是“传统教育派”的主张。心理顺序是指按照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来组织课程内容。这是“现代教育派”的主张。
以上三组相对的课程内容组织方式,各有利弊。一般地,视学科的特点及学生的年龄而有所变化。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