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类型: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方法一:了解说明顺序的基本常识。说明文有三种写作顺序。
(1)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结构,多用在说明建筑物的结构,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南西北中等。
(2)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
(3)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逻辑顺序的具体分类: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局部、总—分。
方法二:掌握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
分析“说明的语言”首先要了解说明语言的特点(准确、科学)、风格(平实、生动)。
知识要点:在准确的前提下,语言风格可以平平实实,也可以生动活泼,即生动说明还是平实说明。
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
方法: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格式: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例7: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通常”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海啸通常是震源在海底下50公里以内、里氏6.5级以上的海底地震产生的震荡波引起的。
解析:“通常”表明这只是一般情况,说明除了地震之外还有其他因素可以引起海啸,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例8:请你说说下面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一旦气候有一丝的变化,这些动植物就需要迁移至很远的地区才能找到适宜生存的新环境。
解析:“一丝”说明变化之小,但即使是如此小的变化对动植物来说也是灾难性的。
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方法:(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后意思有何改变,或不符合实际。
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方法:(1)表态(删还是不删)。(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示程度;“大约”“可能”“左右”等表示估计;“多少”“有余”等表示数量。(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语,并体会。
方法:找出准确性的词语,然后说明其作用。找词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找有精确数据的句子;
(2)找有模糊数据的句子;
(3)找使用限制词语的句子。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