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系统
当前位置:

幼儿语言教育备考知识(四)

2018-12-1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考试咨询】浙江教师招聘交流群:287234887浙江教师招聘交流群|微信公众号:浙江招教|

浙江教师招考公告浙江教师历年真题32学院免费课程面授班级

 

1.完整语言的观念:

完整语言教育观的基本内涵包括:幼儿语言教育目标是完整的;幼儿语言教育内容是全面;幼儿语言教育活动过程是真实的、形式多样的。

2.完整语言教育观的理论依据:

儿童的语言学习是语言规则的学习;儿童的语言学习是完整性的学习。

3.整合教育的观念:

儿童语言发展的过程是以完整的方式进行和呈现出来的,因而儿童语言的认知学习应当是完整的学习,包括口语和书面语言同时学习。儿童的语言学习是整体性的学习;儿童语言的学习是先功能后形式的学习;儿童的语言学习是整合的学习;

全语言教育的新观念告诉人们,人的学习是符号的学习。从早期语言教育的角度来看幼儿学习语言符号系统,实际上包含了作为学习对象来学的和作为工具来学习其他内容的双重功能。

4.全语言理论的要点:

第一,儿童的语言学习是自然而然的,这个自然学习模式包括四个部分,即示范、参与、练习或扮演角色、创造表达。

第二,儿童的语言学习是有效和有用的,要注意引导幼儿在情景中学习语言。

第三,儿童的语言学习是开放而平等的,教师的责任是为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当儿童有权利去作自我选择的时候,学习的效果会最好。

第四,儿童的语言学习具有创造性,在全语言研究者的眼睛里,儿童学习语言过程中是没有“错误”可言的,有的只是他们的“尝试”和“创新”。

5.整合教育观的基本内涵和理论依据:

整合的语言教育观念意味着把儿童语言学习看成一个整合的系统,充分意识到儿童语言发展与其他智能、情感等方面发展是整合一体的关系。具体表现为:语言教育目标的整合;语言教育内容的整合;语言教育方式的整合。

在这样的学习中,一方是语言知识,一方面是认知知识,再有一方面是社会知识,三方交融汇合在语言操作实践中得以锻炼,并继续对环境产生良性反馈作用。

6.儿童语言运用能力发展的基本认识经历了几个不同的阶段:

儿童语言运用是指儿童在学习和获得语言的过程中不断操作和使用语言进行交流的现象。

早期儿童的语言交流行为的成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语言交流行为逐步从模糊到清晰。二是语言交流的类型逐步扩展和增加。三是儿童语言运用的灵活性随着交往倾向和言语行动类型的增加而得到发展。儿童的语言、社会和认知这三个方面的成长是互动促进,密不可分的。

重视学前儿童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新《纲要》第一次明确地把幼儿的早期阅读方面的要求纳入语言教育的目标体系,提出要“培养幼儿对生活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

自主阅读能力是早期阅读教育的关键;自主阅读的核心能力。

重视支持性语言教育环境的创设。在新《纲要》中,创设支持性的语言教育环境成为又一个关注的焦点,成为实现幼儿语言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

【考查举例】

填空

1.早期阅读活动能让幼儿有机会接触(   )。

【答案】书面语言

2.整合教育观的基本内涵包括语言教育目标的整合、语言教育内容的整合和(   )。

【答案】语言教育观点的整合

 

 

 

  • 1
  •  
  • 2
  •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立即咨询

预约可免费观看直播

免费网课

面授班级

    历年真题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