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咨询】教师资格证交流群:698437500|微信公众号:展鸿教师|官老师:18969902976
全国教师招考公告|全国教师历年真题|32学院免费课程|面授班级
1.儿童语义获得的特点:
第一,根据当前的语境和已有的经验猜测语词的意思,最初的猜测是不全面或不正确的;
第二,对语义的理解经历理解词或句子所表达的基本语义关系,理解语言的实用意义和理解句子的各个词语的含义等几个阶段。儿童获得词义要比获得语音、句法更加复杂。可以说,对词义的获得贯穿人的一生。儿童较早获得的是专用名词,然后逐渐获得普通名词、相对词等。
2.儿童理解词汇有一定的共同规律,它们表现在:
第一,儿童对各类词的理解都有一个大致次序,但没有绝对的年龄界限,同一个词常常会因为出现的情景不同而有不同的反映水平。
第二,儿童对词汇的理解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的速度有时快有时慢,有时还会停滞不前,从而呈现出发展的阶段性。
第三,儿童对词义的掌握由大概到逐步精确,由具体到逐步概括。
第四,儿童对词义的获得始终以其认知发展、特别是对概念的掌握为基础。
3.全语言理论的语言教育的基本原则:
第一,儿童的语言学习是语言规则的学习。掌握一门语言首先是要掌握这门语言的规则,包含了学习者自发创造规则,试用和检验规则的过程。
语言学习是社会创造和个人创造的过程,每一个人试图创造自己的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但他们的创造是以周围人们使用的语言为基础,不断检验、修正、完善,直至接近后者。
第二,儿童的语言学习是完整性的学习。儿童语言学习与语言教育,尤其是当代幼儿语言教育,已经步入了整合观的阶段。这一变革趋势恰恰契合了新型人才观对儿童教育的呼唤。
儿童自小学习和掌握的语言,应是活的语言,具有明显应变色彩的语言,并且是与他们其他方面发展相辅相成、互为支柱的语言。因此,陈旧的单纯语言形式训练的观念方式均已无法适应能力需要,而在整合观指导下的幼儿语言教育已脱颖而出。儿童语言发展的过程是以完整的方式进行和呈现出来的,因而儿童语言的认知学习应当是完整的学习,包括口语和书面语言同时学习。
口头语言与书面语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书面语言不仅仅是口头语言的一起记录形式,它还有口头语言无法代替的功能。
第三,儿童的语言学习是整体性的学习。语言是由字、词、句、段、篇等要素构成的,这些要素是不可分割的,语言整体大于由字词等构成要素之 和。语言只有作为一个整体才能称为语言,语言只有出现在一定的情境或上下文之中才能表达完整的意义。
语言学习是从把握整体开始,然后逐渐学会部分的,儿童只能在真实的交际情况下完整的话语中学会理解和表达其中的单词或词组。儿童对语法规则的理解力也是来源于他们早期的完整母语的实践。
学习书面语言的情况也是一样。儿童不可能在学会整体“技能”之前先学会部分技能。
第四,儿童语言的学习是先功能后形式的学习。在儿童语言发展过程式中,语言功能先于语言形式,儿童先知道语言是可以用来满足交际需要的,然后再去选择合适的语言。很难相信,儿童在说话之前就已经掌握了语音系统、所有的单词,在学会阅读之前就已经能够与人交谈,在掌握语法规则之前已经能够说出较长的句子
第五,儿童的语言学习是整合的学习。全语言教育的新观念告诉人们,人的学习是符号的学习。从早期语言教育的角度来看幼儿学习语言符号系统,实际上包含了作为学习对象来学的和作为工具来学习其他内容的双重功能。
4.影响儿童认知和语言发展的因素:
第一,成熟。成熟主要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发展对认知发展的影响。成熟是儿童认知发展的生理基础,为认知的发展提供可能的。如果认知发展尚未达到一定水平,外界的新信息就不能引起认知的同化和顺应机能的作用。
第二,物质环境。物质环境的经验,即儿童通过与外界物质环境的相互作用得到的经验。物质环境经验可分为简单练习、物质经验和数理逻辑经验三种。简单的练习是指通过感官获得外界的简单的外部的直观特征;物质经验则是主体作用于客体的过程中,通过抽象获得的有关客体的颜色、速度等性质;数理逻辑经验则是通过对外界客体的操作和与客体之间的协调获得的有关主体与客体之间关系的经验。这些经验是使儿童认知发展成熟的必要条件。
第三,社会环境。社会环境的作用,主要指儿童参与的社会活动、语言信息的交换和文化教育的影响。儿童的社会知识和经验是要由成人传递的,而成人传递的知识同样要通过儿童自身的同化和顺应的机能发生作用,才能使儿童吸收。
第四,平衡化。这是对上述三个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所需要的协调。任何认知结构的形成都经过不断地同化和顺应的一系列活动,这是一种自动调节,都经过不断地同化和顺应两种活动的平衡;同化和顺应失去平衡,就出现不平衡。
5.儿童语义获得的特点:
第一,根据当前的语境和已有的经验猜测语词的意思,最初的猜测是不全面或不正确的;
第二,对语义的理解经历理解词或句子所表达的基本语义关系,理解语言的实用意义和理解句子的各个词语的含义等几个阶段。儿童获得词义要比获得语音、句法更加复杂。可以说,对词义的获得贯穿人的一生。儿童较早获得的是专用名词,然后逐渐获得普通名词等。
【考查举例】
判断题。
为了让幼儿更好、更容易理解语言,与幼儿交流时教师要模仿幼儿常用的词语,如把“小狗”说成“小狗狗”、把“一根线”说成“线线”等。( )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