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系统
当前位置:

幼儿个性倾向性

2018-10-3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考试咨询】教师资格证交流群:698437500浙江教师资格证考试群|微信公众号:展鸿教师|官老师:18969902976

全国教师招考公告全国教师历年真题32学院免费课程面授班级

(一)个性倾向性的含义

个性倾向性是决定人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动力系统,对一个人的心理与行为起着促进和引导的作用。学前期儿童个性倾向性的发展主要反映在需要、动机和兴趣的发展方面。

(二)幼儿需要的发展

需要是机体对由于缺乏某种刺激而导致的不平衡状态,以及想要重新恢复平衡的体验与心理倾向。需要可以简单分为生理需要(如渴了要喝水、困了要睡觉及安全需要等)与社会性需要(如爱与被爱的需要、成就需要等)。幼儿年龄越小,生理需要越占主导地位;同时,幼儿的社会性需要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强,并且需要的发展呈现明显的个性特点。

(三)幼儿活动动机的发展
  进入幼儿期以后,随着儿童社会性需要及其目的性的发展,孩子的活动动机有了较大发展。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从动机互不相干到形成动机之间的主从关系;从直接、近景动机占优势发展到间接、远景动机占优势;从外部动机占优势到内部动机占优势。

(三)幼儿兴趣的发展

兴趣是需要的情感体验。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个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最开始引起幼儿兴趣的往往是与他的生存有关的,能够在生理、心理上得到满足的事物,如可口的食物、新奇的玩具等。随着生活经验不断丰富,孩子会对一些与愉悦刺激有关的事物或经验,以及能引起他联想的事物产生兴趣,如手工制作一个玩具等。

 实战演练:

简述个性倾向性的含义及其特征。

个性倾向性是决定人对事物和行为的动力系统,对一个人的心理与行为起着促进和引导作用。学前期儿童的个性倾向性发展主要反映在需要、动机及兴趣的发展方面。个性倾向性的基本特征如下:

(1)积极性。个性积极性使人以不同的态度和努力程度去组织自己的行动。例如,当一个人的需要较强烈时,他的行为反应就会相应比较强;而当需要较弱时,行为反应的程度就会相对减弱。(2)选择性。个性积极性使人有目的、有选择地对客观世界进行反应。例如,不同的需要会导致人选择不同的事物、不同的方向。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立即咨询

预约可免费观看直播

免费网课

面授班级

    历年真题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