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系统
当前位置: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2018-10-2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考试咨询】浙江教师招聘交流群:287234887浙江教师招聘交流群|微信公众号:浙江招教|

浙江教师招考公告浙江教师历年真题32学院免费课程面授班级

(一)学习动机的培养
1.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使学习动机的产生

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于需要,需要是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源泉。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方法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通过采取一些强化和训练手段使学习的要求内化为学生自己的学习需要。

2.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

通过立志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启发学生自觉、勤奋地学习。成就动机训练由国外的教育学家首次开展,研究证明对学生的学习动机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3.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一种主观判断,它与个体的自我概念有密切的关系。要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应从培养正确的自我概念入手,方法包括:(1)创造条件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2)为学生树立成功的榜样。

4.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

相信成功与努力之间有必然的联系,人就不容易表现出消极行为,不容易产生无力感,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训练学生的步骤如下:(1)了解学生的归因倾向;(2)让学生进行某种活动,并取得成功体验;(3)让学生对自己的成败归因;(4)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归因。

5.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学习兴趣的发展经历了有趣、乐趣和志趣的逐步深化过程。一般来说,学生容易对下列情况发生兴趣:(1)对过去经历过并获得成功结果的事情容易发生兴趣;(2)对抱有成功希望的事情容易发生兴趣;(3)对符合本人能力水平的活动容易产生兴趣;(4)新颖的、能引起好奇和注意的事物容易引起兴趣。

6.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有的学生对学习持冷漠态度,甚至有厌学情绪,但他们很多在体育运用、课外兴趣小组、文娱表演等活动中具有相当高的积极性和浓厚兴趣,引导学生把这些积极因素和学习联系起来,转化为学习需要和学习兴趣,这是培养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手段。

(二)学习动机的激发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所谓问题情境,指的是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景。要想实施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创设的方式多种多样,并应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始终。但它的创设,首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此外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

2.设置合适的目标

当目标是由个体自己设定,而不是由他人设定时,个体通常会付出更多的努力。在设定一个目标时,教师可以与学生讨论过去设定的目标实现的情况。教师要帮助学生设定一个既具有挑战性,但是又现实的目标,并表扬学生对目标的设定及实现。

3.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动机水平并不是越高越好,动机水平超过一定限度,学习效果反而更差。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难度,恰当控制学生学习动机的激起程度。

 

4.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心理学研究表明,来自学习结果的种种反馈信息,对学习效果有明显影响。如果在提供信息反馈的基础上加上定性的评价,效果会更明显,这就是奖励与惩罚的作用。

5.表达明确的期望

学生需要清楚地了解自己应该做什么,如何被评价,以及成功之后会有什么收获,教师把期望明确传达给学生就显得十分重要。

6.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

竞争是激发学习动机的重要手段。教师在运用竞争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教师要教育学生认知竞争的利弊,教给学生公平竞争的手段;(2)按学生能力等级进行竞争;(3)进行多指标竞争,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就感;(4)提倡团体竞争;(5)鼓励个人的自我竞争和团体的自我竞争。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立即咨询

预约可免费观看直播

免费网课

面授班级

    历年真题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