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系统
当前位置:

《三国演义》知识点汇总

2018-09-27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一、作品简介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小说通过集中描绘三国时代各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揭示了东汉末年社会现实的动荡和黑暗,谴责了封建统治者的暴虐,反映了人民的苦难,表达了人民呼唤明君、呼唤安定的强烈愿望。

二、重要人物简介

1.曹操(字孟德):虚伪奸诈,残酷暴戾,自负多疑,足智多谋,有韬略,有过人的胆识,文学修养高。自幼放任荡不羁,但很有才华,又足智多谋,善于随机应变。当年,汝南有个善于评论人物的名士,名叫许劭,评论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2.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智者和智慧的象征,足智多谋,料事如神,心胸坦荡,胸怀宽广,爱惜人才,知人善用,法纪严明,关心百姓疾苦,注重与少数民族的关系。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之事,书中记叙了有关他的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如草船借箭,舌战群儒,火烧赤壁、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空城计、挥泪斩马谡等。

3.刘备(字玄德):仁政爱民,重情义,忠义,有才智谋略,礼贤下士。俗话说: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

4.关羽(字云长):武艺超群,神勇威猛,谋略过人,忠义,但骄傲不听劝谏,曾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刮骨疗毒,被后人敬仰并尊为中国的武圣,重要事迹分别有: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败走麦城。

5.张飞(字翼德):性格耿直,粗犷,性格豪爽,直来直去,爱憎分明,粗中有细,有一定的计谋。

6.吕布(字奉先):武艺超群,但见利忘义,反复无常,有勇无谋,鼠目寸光,刚愎自用。

7.孙权(字仲谋):有才智谋略,注重招揽人才,知人善用,从谏如流,忍辱负重,能屈能伸,胸怀宽广。

8.周瑜(字公谨):性格足智多谋,才智过人,嫉贤妒能,气量狭小,忠心不二,举贤妒能。相关情节有赤壁之战、群英会蒋干中计、苦肉计。

三、重要情节

1.“桃园结义”: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朝廷下令招兵买马。榜文发到涿县,引出刘备、张飞、关羽,他们聚在一起各抒己志,谈得十分投机,于是便来到一个桃园,拜告天地,结为兄弟。按年龄刘备为大哥、关羽为二哥,张飞为三弟。三人发誓“同心协力,报效国家”。

2.“三顾茅庐”:刘备到卧龙冈欲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不在。数日后,刘备冒雪再次来访,却只见到诸葛亮的弟弟。不久,刘备想第三次去请诸葛亮,关、张都不愿意,经刘备开导才一同前往,这次诸葛亮在家睡觉,三人冒着严寒等到诸葛亮睡醒,终于请出诸葛亮。

3.“煮酒论英雄”:刘备寄于曹操篱下,以在后院种菜来掩人耳目。一天,曹操派人请刘备去喝酒,并问刘备当世英雄是谁,刘备说了几个人都被曹操否定。后曹操说:“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刘备吓得把匙箸掉在地下,此时雷声大作,刘备借雷声掩饰自己的吃惊,也使曹操放松警惕。

4.“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赤壁之战前,周瑜安排好火攻的各项事宜,带众将视察江边时,见江上风吹战旗,触动心事,便吐血倒地,诸葛亮闻讯前去探望,并写出“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指出周瑜心病。后诸葛亮还设坛祭风,助周瑜完成赤壁火攻。

5.“鞠躬尽瘁”:刘备去世后,诸葛亮为完成其遗愿,积极准备北伐魏国。第三次出兵北伐之时,他再次上《后出师表》,给刘禅,分析局势、说明蜀魏势不两立、北伐势在必行之后,以“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句作结,表现了诸葛亮誓死为蜀汉的忠贞气节。

6.“乐不思蜀”:刘禅投降后,被安排到洛阳居住,并被封为安乐公。有一次,司马昭请他喝酒,当筵席进行得酒酣耳热时,司马昭故意让蜀地乐人跳蜀国舞,唱蜀国曲,同行的蜀国旧臣都痛哭落泪,只有刘禅嬉笑自若,认为“此间乐,不思蜀”。

四、相关歇后语

1.诸葛亮借东风——巧用天时

2.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3.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4.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5.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立即咨询

预约可免费观看直播

免费网课

面授班级

    历年真题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