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咨询】全国教师资格证交流群:705229558|微信公众号:展鸿教师|陈老师:18966160632
全国教师招考公告|全国教师历年真题|32学院免费课程|面授班级
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开始到终结的历史,同时也是中国民主革命从发生、发展到胜利的历史。
一、清朝末期(1840~1911)
(一)第一次鸦片战争
1839年6月,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即虎门销烟事件),后来成为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这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后期又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改变,由原来的封建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第一次鸦片战争也因此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二)太平天国运动
1851年,由洪秀全等人组成的领导集团在广西金田村发动了反对满清朝廷的武力对抗,史称“太平天国运动”。其主要政治纲领为《天朝田亩制度》和洪仁玕的《资政新篇》。1864年,太平天国首都天京(今南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三)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又称英法联军之役。1856年,英国、法国联合入侵中国。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先后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和中俄《瑷珲条约》等和约,列强侵略更加深入,中国因此而丧失了东北及西北共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成为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四)洋务运动
又称“自强运动”,是指1861年至1894年,清朝政府内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改良运动。洋务派主张发展新型工业,增强国力,张之洞提出“中体西用”的思想,以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发展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发展民用工业,对中国近代的工业化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
(五)甲午中日战争
甲午战争是1894年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1895,年中国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六)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指1898 年(农历戊戌年)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首的改良主义者依靠光绪皇帝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运动。这次运动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反对,历时仅—百零三天的变法失败,因此戊戌变法也叫百日维新。
(七)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又称义和拳。义和团运动又称“庚子事变”,是19世纪末中国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针对西方在华人士包括在华传教士及中国基督徒所进行大规模群众暴力运动。在义和团运动中,但是其运动具有笼统排外色彩和愚昧与残暴,加上农民运动本身的缺陷性和盲目性使其被清政府利用,后被抛弃并走向了失败,成为八国联军入侵的导火索。
(八)八国联军侵华
八国联军是指1900年,以军事行动侵入中国的英、法、德、意、日、美、俄和奥匈帝国。八国联军侵华,清朝战败,1901年,清朝与八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内容包括赔款白银4.5亿两,划定使馆区,镇压国内义和团运动等反帝斗争,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九)辛亥革命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并造成清王朝的覆亡。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促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政权——中华民国的建立。1912年,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并篡夺了革命果实,进行独裁统治,并妄图复辟称帝。
(十)清末思想
1.魏源
魏源编制《海国图志》,它囊括了世界地理、历史、政治、经济、宗教、历法、文化、物产。他认为论学应以“经世致用”为宗旨,总结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
2.严复
严复翻译了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天演论》,宣传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他在阐述进化论的同时,联系中国的实际,向人们提出不振作自强就会亡国灭种的警告。
二、民国时期(1912~1949)
(一)新文化运动
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次年改名为《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和科学。
俄国十月革命之后,李大钊成为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
(二)五四运动
1919年5月4日的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迈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