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接触语文的时候,其实是在奶奶的口头讲故事里,每天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到了晚上听奶奶讲故事,听着奶奶的讲述,我仿佛也跟着奶奶一起进入了故事里,沉迷于其中不可自拔。再到后来,在小表妹家里翻到了几本童话书,也就是闻名世界的安徒生童话和格林童话,我对于书的痴迷也就开始了,那些最温馨的记忆始终离不开在冬天里坐在火炉旁看着书或者是在春日的阳光里,沐浴在阳光下读着书,心中满是温馨的味道。长大了,对于语文的认识又更加深刻了,最近,关于语文教育的话题十分的火热,也就是出现了大语文的一个说法。那么,借此,我要谈谈在这个大语文时代,我们该如何学习语文。
其实要追溯语文的来源,“语文”一词出现的历史并不长。1905年,中国官方开办新学堂,当时的课程与教材都是从西方引进的,只有语文一科,教授的仍是历代古文,当时称为“国文”课。 30年代后期。叶圣陶、夏丏尊二人提出了“语文”的概念。《现代汉语词典》的解法是指‘语言和文学的简称’”。《新华词典》注为“‘语言和文学’,也指‘语言和文章’或‘语言和文学’”。今天,语文多指语言文字与文学表达的结合。“大语文”“大语文”观认为:语文教育,是以人获得更好的身心发展为基点的,因此,语文教育不仅在于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语言表达,同时在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培养美好健康的情感与心理认知、完善和提升学生的自身人格与人文修养。将其称作“全人教育”、“全人作文”。语文是情智双修的学科。我国语文教学界的泰斗刘国正老先生认为:语文知识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并不矛盾,“文”和“道”可以兼顾。“片面强调工具性和片面强调人文性都不可取,它们可以很好地融合。”
由此可见,学好语文,我们不仅可以成为一个聪明的人,还能成为一个会生活懂得生活的人,那么,我们该怎么样学习语文才能够接近这样的标准呢?其实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夯实基础。“根深才能叶茂”,语文学习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漫长的积累过程,那么在这个漫长的学习过程中,首先要打好基础,也只有基础打的扎实了,语文学习才可以得到长足的发展。那么我们该如何提高自己的语文基础呢?首先从练好一手好字做起,语文跟其他学科相比,更加注重书写的整洁、美观。因此,写得一手好字不仅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还能给语文学习增加自信心。其次,要尽可能积累一些词汇,这些词汇是构建作文的材料,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具备足够量的词汇量,才可以写出优秀的文章,因此语文学习应该多读多写。
二、阅读经典名著。“泪水因澄明而让内心愈加柔软,没有阅读过名著的心灵史粗糙的,没有被感动过的情怀似枯涩的,没有被厚重的经典名著洗礼过的人,也就无法拥有细腻的心灵。也可以这样说,一个人的阅读史成就了他的生命发展史。”著名的小学语文特级教师窦桂梅曾如是说。作为一个长期在一线从事教育工作的特级教师非常深知阅读对于一个孩子来说的重要性,甚至有一个这样的说法:不阅读的孩子是潜在的差生。在夯实基础的情况下,只有广泛地阅读经典著作,才能够不断地滋润我们的心灵。我们的心灵才会因为那些伟大人物和灵魂的而受到荡涤,我们的心灵才会越发地高贵。
三、经常性写作。当我们的心灵受到激荡和洗涤,有无数的话语想向他人述说时,一定要将这些语文诉诸笔端,将这些文字通过我们的书写传达给他人。只有我们在提起笔写作时,我们才会感受到自己的语文和词汇是如此地贫乏,也只有如此才会激发我们不断学习语文,不断地积累词汇的渴求,所以写作不仅可以运用语文,还可以让我们更加渴望学习语文。
四、感悟生活,热爱生活。学习语文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工作更好地生活。无论是阅读,写作都是为了提高我们的人文素养,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认识世界。所以,我们要用良好的心态去面对这个世界,用心去生活,感悟生命。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