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系统
当前位置:

常见50个成语典故及历史人物汇总(二)

2018-09-07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11.三顾茅庐(刘备)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

 释义: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12.孺子可教(张良)

“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史记·留侯世家》)

 释义:指年轻人可培养。

13.四面楚歌(项羽)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史记·项羽本纪》)

释义: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14.老当益壮(马援)

“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后汉书·马援传》)

释义:年纪虽老而志气更旺盛,干劲更足。

15.投笔从戎(班超)

“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后汉书·班超传》)

释义:扔掉笔去参军。指文人从军。

16.暴殄天物(商王)

“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尚书·武成》)

释义:原指残害灭绝天生万物。后指任意糟蹋东西,不知爱惜。

17.暗渡陈仓(韩信)

“着樊哙明修栈道,俺可暗度陈仓古道。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栈道守把。俺往陈仓古道抄截,杀他个措手不及也。”(《暗度陈仓》第二折)

释义:比喻用一种假象迷惑对方,实际上却另有打算。

18.嗟来之食(黔敖)

“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礼记·檀弓下》)

释义: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19.怒发冲冠(蔺相如)

“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释义: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

20.手不释卷(吕蒙)

“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

释义: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立即咨询

预约可免费观看直播

免费网课

面授班级

    历年真题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