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系统
当前位置:

常见50个成语典故及历史人物汇总(一)

2018-09-07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文言文是语文学科测试中必考的内容,其中最常见的题型莫过于将成语典故和历史人物结合起来,例如“鞠躬尽瘁”是出自哪篇文章,形容哪位人物之类的。语文学科文学知识量相当大的,如果没有系统的复习,考试很容易失分,展鸿教师就为大家整理了50个常见成语典故及历史人物汇总,希望对考生的复习有所帮助。

1.一鼓作气(曹刿)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庄公十年》)

释义: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2.一字千金(吕不韦)

“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史记·吕不韦列传》)

释义:增损一字,赏予千金。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3.一字之师(郑谷)

“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宋·计有功《唐诗纪事》)

释义:改正一个字的老师。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

4.一饭千金(韩信)

“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史记·淮阴侯列传》)

释义: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5.东山再起(谢安)

“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晋书·谢安传》)

释义: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6.图穷匕见(荆轲)

“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战国策·燕策三》)

释义: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7.纸上谈兵(赵括)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释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8.负荆请罪(廉颇)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释义: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9.卧薪尝胆(勾践)

“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释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10.揭竿而起(陈胜)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汉·贾谊《过秦论》)

释义:砍了树干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进行反抗。指人民起义。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立即咨询

预约可免费观看直播

免费网课

面授班级

    历年真题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