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系统
当前位置:

初中常见文言文虚词意义及用法(二)

2018-08-1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3.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

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②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③且行千里,其谁不知?(《蹇叔哭师》)

(三)连词

1.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 。

①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②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祭十二郎文》)

2.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①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②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若是,孰能御之?(《孟子见梁襄王》)

(四)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

①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②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离骚》)

【何其】译为“多么”。

①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于

介词,主要用法如下:

1.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时间,译作“在”“从”。

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②子墨子闻之,起于鲁。(《公输》)

2.表示动作的对象,译作“向”“对”“同”“给”“到”等。

①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愚公移山》)

②贫者语于富者曰。(《为学》)

③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④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孟子〉二章》)

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墨池记》)

3.用在被动句中,介绍行为主动者,可译为“被”。如:“受制于人”的“于”。

4.用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作“比”。

①苛政猛于虎也 。(《捕蛇者说》)

  • 1
  •  
  • 2
  •  
  • 3
  •  
  • 4
  •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立即咨询

预约可免费观看直播

免费网课

面授班级

    历年真题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