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把人的心灵带到一种崇高的境界的,却是那些“吸翠霞而夭矫”的松树。它们不怕山高,把根扎在悬崖绝壁的隙缝,身子扭得像盘龙柱子,在半空展开枝叶,像是和狂风乌云争夺天日,又像是和清风白云游戏。有的松树望穿秋水,不见你来,独自上到高处,斜着身子张望。有的松树像一顶墨绿大伞,支开了等你。有的松树自得其乐,显出一副潇洒的模样。不管怎么样,都让你觉得它们是泰山的天然的主人,好像少了谁都不该似的。
A.作者运用借代、拟人等修辞方法,表现了松树在逆境中奋斗的自豪感和旺盛的生命力。
B.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表现了松树千姿百态、各具情趣的自然景色。
C.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表现了松树在逆境中奋斗的自豪感和旺盛的生命力。
D.作者运用借代、拟人等修辞手法,表现了松树千姿百态、各具情趣的自然景色。
8.把下列句子依次填入文段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你尽可流动明眸,欣赏白云蓝天,飞流急湍;____________________,你尽可闭目凝神,倾听莺歌燕舞,春水潺潺;____________________,你尽可翕动鼻翼,呼吸牡丹的浓香,黄菊的清爽;____________________,你尽可品论自娱,把玩深尝。
①文学是一座姹紫嫣红的百花园
②文学是一杯回味无穷的香茗
③文学是一幅意境高远的中国画
④文学是一首清脆圆润的古曲
A.①③④② B.③④①② C.④③②① D.②①③④
9.下列作品、作者与国别(朝代)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与黑》——巴尔扎克——法国
B.《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代
C.《格列佛游记》——乔纳森·斯威夫特——英国
D.《马说》——韩愈——唐代
10.古诗文填空。
(1)《观沧海》中表现诗人博大胸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相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与解析:
1.【参考答案】B。解析:A项中“粳米”的“粳”读音应为“jīng”。C项中“罢黜”的“黜”读音应为“chù ”。D项中“高瞻远瞩”的“瞻”读音应为“zhān”。
2.【参考答案】B。解析:A项中“亵赎”应为“亵渎”。C项中“膺品 ”应为“赝品”。D项中“绉纹” 应为“皱纹”。
3.【参考答案】C。解析:“用心”意为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匠心”意为巧妙的构思。“园林艺术家化平淡为神奇”需要有巧妙的、独到性的构思,所以选“匠心”。“别树一帜”意为另外树起一面旗帜,指与众不同,另成一家;“别有洞天”意为另有一种境界,形容景物等引人入胜。“何处又宜少见轩敞”的对象是景物,所以选“别有洞天”。“浑成”形容文学艺术作品等自然,浑然一体,不见雕凿的痕迹;“饱满”意为丰满、充实充满感情的。结合语境选“浑成”。
4.【参考答案】D。解析:A项,蠢蠢欲动:比喻敌人准备进攻或坏人准备捣乱。成语使用不正确。B项,沧海桑田: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成语使用不正确。C项,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成语使用不正确。D项,坚韧不拔:形容意志坚定,不可动摇。成语使用正确。
5.【参考答案】C。解析:A项中有“等”字所以去掉省略号。B项中“都到齐了吗”后面用逗号,“同学们”后面用问号。D项中“十三四岁”表示估计,中间不能有顿号。
6.【参考答案】B。解析:A项,“推动”与“精神”搭配不当。C项,“诚信教育已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迫在眉睫”句式杂糅。D项,“构建学生充分参与学校教育活动”后加“的机制”。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相关推荐